河南汽車充電樁建設缺口大、充電設施配套難
日期: 2021-02-24 09:41 作者: 汽車充電樁 瀏覽:
近年來,充電樁產業在加速發展中,大量的科技公司涌入到汽車充電樁產業中,充電樁產業已經從初期的“跑馬圈地”逐漸轉換發展方向,更關注于用戶體驗,以及“互聯網+”商業新模式,以便尋找到新的盈利點。
充電樁,指的是用于電動汽車充電的設備,作為新能源汽車發展的重要基礎設施,是傳統加油站的替代品。充電樁主要由樁體、電氣模塊、計量模塊等部分組成, 一般具有電能計量、計費、通信、控制等功能。
自國家電網2014年向民間資本開放電動車充電樁市場后,三年內,充電樁行業涌入了海量的各類玩家,充電樁數量隨之暴漲。根據國家能源局統計,截至2017年底,中國各類充電樁達到45萬個,其中私人專用充電樁24萬個,公共充電樁21萬個,保有量位居全球首位,是2014年的14倍。
然而,隨著新能源汽車市場規模不斷擴大,充電基礎設施結構性供給不足的問題卻日益凸顯,充電樁整體規模仍明顯滯后。一方面,充電樁與同期新能源汽車發展的規模不匹配;另一方面,充電設施的布局不合理,充電樁的使用率偏低,企業缺少可持續、可復制的商業發展模式。
據中國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促進聯盟數據,2017年,全國公共類充電基礎設施保有量達21.39萬個;全國隨車配建私人類充電基礎設施約23.18萬個。按172萬輛的新能源汽車保有量計算,車樁比約為3.8:1,遠低于1:1的建設目標。
“有車無樁、有樁無車的現象并存。” 宋顯珠在會上指出。
隨著新能源車輛的續航里程增加,充電狀況有一定緩解,但是總體態勢并沒有發生根本改變。充電樁建設缺口大、充電設施配套難,充電設施利用率偏低等矛盾仍然突出。
由于不同城市的公共充電樁利用率水平不一,“大跨步”的建設速度也帶來了大批充電樁閑置的問題。
統計數據顯示,北上廣城市地區充電樁利用率達70%,但二三線城市的利用率卻極低。
“雖然中國充電樁總量可觀,但公共充電樁平均利用率僅為15%,有些充電樁甚至成了僵尸樁。”國家能源局副局長劉寶華此前表示。
中汽中心實驗所電氣系統室主任黃炘指出,目前市場上的充電設備質量參差不齊,部分充電樁無法有效使用。由于初期的”跑馬圈地“,很多企業建樁時并沒有考慮市場需求,只專注于搶地盤和擴充市場份額。“有些充電樁裝得很偏遠,甚至裝在了田里,因此,有效的充電樁數量并沒有(統計的)那么多。”黃炘稱。
他建議,要下大力氣重構充電產業未來的商業模式,融資租賃眾籌建樁,以點帶面,提高產業發展的質量、速度、效益。同時,也要加大力度關注超級充電站、無線充電、互聯共享等多種新技術、新應用。
根據國家四部委印發的《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發展指南(2015-2020年)》,預計到2020年,中國電動汽車保有量將超過500萬輛。為滿足這些電動汽車的充電需求,配套充電基礎設施需求也隨之增長,2015年到2020年需要新增集中式充換電站超過1.2萬座,分散式充電樁超過480萬個。
“目前充電設施發展迅速,但要滿足500萬輛電動汽車的目標相比還有較大差距,” 黃炘表示,目前看,充電樁企業的盈利情況并不理想,如果沒有新的盈利模式出現,將會影響到充電設施的普及。
如何提高電樁使用效率,縮短回收成本周期成為充電樁企業扭虧為盈的關鍵。眼下,愈來愈多的樁企開始尋求充電業務以外的盈利方式,比如以充電樁為入口的廣告、保險、金融、售車及租賃等。
孫耀唯則認為,在政策引導下,未來將有更多的商業模式涌現出來,包括車樁聯動、車樁一體等等。另外,充電技術的發展和創新也會促進充電產業多元化,包括電磁更換技術等,充電技術的便捷化和多樣化也將提升充電樁的普及率。